首页 > 滚动 > 正文

环球新动态:高位套现还是饮恨出局?施正荣卖掉亚洲硅业!

2023-03-14 09:57:18来源:华夏能源网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曾因一次硅料采购上的误判,导致尚德电力大厦倾覆的“光伏教父”施正荣,再度陷入因硅料而起的泥潭。笔者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曾因一次硅料采购上的误判,导致尚德电力大厦倾覆的“光伏教父”施正荣,再度陷入因硅料而起的泥潭。

笔者获悉,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其中指出,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红狮控股”)已与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洲硅业”)的股东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亚洲硅业向红狮控股转让53.5%股权。

交易完成后,红狮控股共持有亚洲硅业65.7%的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施正荣夫妇彻底出局。


(资料图片)

在易主之前,亚洲硅业也曾飞速发展,一度向科创板发起了冲击。令人费解的是,硅料行业尚在高景气周期,作为全球第六大硅料厂商,亚洲硅业理应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施正荣却为何在此时转让股权?

1

质疑不断,麻烦缠身

亚洲硅业成立至今已逾16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光伏老兵”。但在发展至今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原实控人施正荣夫妇违规资本操作的质疑。

根据公开资料,亚洲硅业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光伏多晶硅供应商,成立之初的控股股东为亚硅BVI,彼时,尚德电力曾是亚硅BVI股东之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光伏产业链遭受巨大打击,亚洲硅业的主要产品——多晶硅价格暴跌。在此背景下,尚德电力于2010年12月抛售全部股权退出亚硅BVI,公司其他投资人受此影响信心大减,不愿再加码投资,亚洲硅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在此之际,施正荣出于对多晶硅材料长远发展的考虑,于2011年5月通过其境外家族信托受让了亚硅BVI老股东转让的91.33%的股份,取得了亚硅BVI的控股权,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但在这一过程中,因施正荣的关系,尚德电力与亚洲硅业之间过于紧密,屡被质疑两家公司或存在不合规的资本运作手法。这种质疑,成为了亚洲硅业发展的“原罪”,一直伴随这家公司十年之久。

2020年11月,亚洲硅业获科创板上市获得受理。笔者注意到,9个月后,上交所对其问询的首个问题,即是对尚德电力、亚洲硅业两家公司的人事与业务往来。

上交所指出:有举报信及媒体报道,亚洲硅业2006年12月设立时的实际控制人是张宇鑫、廖晖,两位实控人及公司设立时的各位董事均为施正荣的好友、亲属且大多投资并参与过尚德电力的海外上市或曾经在尚德任职。同时,亚洲硅业自成立开始便一直与尚德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与尚德签订了长达16年期限的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用来为后者提供高纯度多晶硅材料。

因此,上交所要求亚洲硅业阐明施正荣成为公司董事长的合理性,以及尚德和关联方与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和资金往来情况,资金最终流向是否为施正荣及其关联方。

此番陈年老旧的质疑,无论亚洲硅业如何在回应中为自己辩驳,终难改变市场和监管对其资本层面的“坏印象”。种种原因之下,亚洲硅业在2022年5月撤回了科创板的上市申请。

上市不成,麻烦接踵而至,起因在于一份上市前的对赌协议。

除施正荣夫妇控制的亚硅BVI外,亚洲硅业其余九名股东持股比例均在8%以下,包括西宁市国资委、南京银行控股的一家基金,以及深创投等。

据发行文件披露,亚硅BVI以及施正荣与亚洲硅业其他股东签署了对赌协议,若亚洲硅业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未实现在中国境内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则亚洲硅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共同连带回购投资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亚洲硅业曾表示,尽管补充协议中约定了申报后上述对赌、回购等条款自动终止,但若公司未能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发行上市,则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存在执行该协议并按照与投资方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回购公司股票的风险。

这意味着,施正荣夫妇,必须向投资方支付大量现金回购股票。而在上市这一局已经败北的情况下,或许是因为手中现金有限,不得不寻求外部企业的资助,好让自己能够安身脱困,这或许是其卖掉亚洲硅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

风口抽身,燃眉之急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一直有很强的周期性,尤其是硅料环节,短缺与过剩时常交替,而目前行业的普遍判断是,硅料环节即将迎来过剩周期。

硅业分会曾指出,到2023年底,国内硅料在产企业数量将增加至20家以上,年产能增量约104万吨/年。而截至2019年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数量只有13家。硅料环节未来的竞争烈度可想而知。

但产能过剩并不能解释施正荣放弃亚洲硅业控制权这一行为。首先,公司已经多次经历过硅料周期,比起新建产能,亚洲硅业无疑更具竞争力。其次,即便行业即将下行,但总有上行之时,长期持有亚洲硅业具有可行性,况且若想要抵御风险,转让一部分股权变现一部分便可以,根本无需放弃控制权。

因此,从常理上看,施正荣没有必要现在卖掉亚洲硅业,除非是有什么燃眉之急。

但不巧的是,如今的亚洲硅业,确有燃眉之急。

笔者注意到,在亚洲硅业招股书中,明确提到了公司的短期负债压力。

其中写道,2017年至2020年中,发行人流动负债分别为16.2亿元、11.8亿元、9.7亿元和 9亿元,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1.93%、57.10%、56.87%和57.63%。

各期末,发行人流动比率分别为0.73、0.86、0.99和1.07,速动比率分别为0.64、0.78、0.90和0.97,公司在逐年调整负债结构,降低短期负债占比,但短期偿债压力仍然较大。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不高,存在长短期资产负债错配营运的情况,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高,将增加发行人短期偿债压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张,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债务规模也随之增长,较大的投资规模导致公司对外部融资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公司债务规模,加重公司债务负担。短期内公司债务负担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债务如此之高,亚洲硅业的现金情况却岌岌可危。截至2020年6月,亚洲硅业的货币资金为9400万元,但短期借款达到了5.7亿元!此外还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40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在招股书之后,上交所对亚洲硅业进行了三轮问询,几乎都提到了负债问题。其中在亚洲硅业回复第三轮问询的财务事项说明文件中,补充了2020年末的公司负债情况,可以看出没有好转。

文件指出:截至2020年末,公司负债总额18.6亿元,短期借款6亿元,持有货币资金1.36亿元;截至2021年6月,公司短期借款金额为6.1亿元,持有货币资金1.8亿元。资金与短期负债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与此同时,亚洲硅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短期负债的差距同样十分巨大。

此外,上交所还对亚洲硅业应收账款回款慢,质押借款、抵押借款和保证借款等现象提出了问询。综合来看,债务压力已然成为了亚洲硅业的面临的巨大难题。

或许是为了救急,亚洲硅业曾于2022年两次转让股权,合计约12%。但这两次转让股权并没起到根本性作用。最终,只能指望白衣骑士的出现来化解危机了。

笔者了解到,收购施正荣夫妇股份的红狮控股于2004年3月25日成立于浙江省兰溪市,公司实控人为章小华,主要业务为水泥、环保、金融及类金融投资。在全国水泥行业,红狮控股排在第四位。

2022年以来,红狮控股一直在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至少成立了6家新能源公司,主营输配电及太阳能发电、产品销售业务。与此同时,红狮控股还成立了两家硅材料公司,在青海海东设有25万吨/年工业硅项目,在阿克苏设有年产12万吨工业硅项目。

将亚洲硅业收入囊中,能大幅提升红狮控股在新能源行业上的布局,帮助其成为硅料行业中的重要玩家。放弃硅料,拿到大笔现金的施正荣,未来将在光伏哪个环节重金下注或者用着他处,悬念值得关注。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