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每日短讯:谁是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2022-06-23 05:36:57来源:氢智会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加氢站数量居于世界第一。我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制氢数量全球第一!在“双碳”目标下,很多能源企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加氢站数量居于世界第一。我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制氢数量全球第一!在“双碳”目标下,很多能源企业都在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资料图】

谁是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油气公司有发展氢能的先天优势。

中国石化提出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构建从烃到氢的氢能产业链,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2021年建成加氢站74座,投运54座,占中国已建成加氢站的1/3。

中石油提出2025年供氢达到10万吨,2050年左右占据国内30%供氢市场!实现“近零”排放。氢能成为中石油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除了油气企业,在源头发力,电力公司也不含糊,发力应用端。

国家电投已形成了氢能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市场开发的全链条产业能力。

国家能源集团会关注基础设施方面,包括氢气的生产、运输、储存和加注。

三桶油、各大电力集团氢能方面的具体布局和成绩

1、中石化

国内能源巨头中石化在提出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现正在这条路上“狂奔”。中石化布局氢能有五大路径:1)在制氢端推进绿电制氢和工业副产氢;2)布局氢气储运的技术、管线;3)统筹发展加氢站网络;4)以设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参股企业等方式深化布局;5)以强强联合方式与多家企业签约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多领域合作共赢。

制氢端:推进绿氢/工业副产氢

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三大化工公司。这让中石化在发展氢能产业上拥有绝对优势,包括在制氢上,中石化的化工副产品可以为氢能提供来源。

在布局化工副产氢的同时,基于“绿氢”是未来发展方向,中石化也积极推进绿电制氢。以下是中石化在这两方面的相关布局:

储运端: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在氢气储运环节,中石化也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2021年初,中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种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应用于氢储运领域,将有效提高氢气储运设备的性能,从而提高储运过程的安全性,还能降低储运成本。

中石化作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在气液储运和危化品储运管理方面也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中石化已建成3条氢气长输管线,其中“巴陵-长岭”氢气输送管线平稳运营6年,全长42公里,是国内最长氢气长输管线。

中石化在氢气储运的技术、管线等方面的布局为中石化氢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加氢端:统筹发展加氢站网络

中石化拥有国内最广泛的加油站网络,这一天然优势为加氢站的审批和布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中石化在发力氢气制储运的同时,凭借在加油站网络上的天然优势,也在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加氢站网络。

中石化在去年就已经明确提出,未来5年内建成1000座加氢站,实现从油品销售企业实现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自去年以来,中石化在全国各地频频投建加氢站。截至去年,中石化已建成加氢站207座。

投资公司深入布局全链

中石化通过设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参股企业等方式深入布局全产业链(如下图)。从以下投资方向所涉及的领域可以看出:1)中石化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资源优势,正着力将氢能装备领域纳入业务体系;2)中石化已开始涉足氢能汽车的终端运营,打造氢能汽车的运营体系。

整合优势扩大“朋友圈”

中石化依托集团强大的综合能力,非常注重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合作来构建氢能“制-储-运-加”一体化供应链。

典型合作事例包括:中石化与隆基绿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会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绿氢等领域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应用市场;与宝泰隆签订了氢能项目战略合作,双方一方面在煤化工蓝氢、车用绿氢等领域开展提纯合作,另一方面共同推进黑龙江东部地区加氢站建设;与上海青浦区人民政府围绕氢能、分布式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布局开展深入合作;与京东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深化长期合作关系。

中石化的“朋友圈”里还有长城控股、国电投、美锦能源、东方电气、法液空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其中与美锦能源将主要在氢能利用领域开展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制氢、储氢、加氢、氢气运输等环节。

中石化在氢能方面布局的深度与广度在业界少见,其已经成为国内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最积极的企业之一。可以说,中石化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正在进行全面的冲刺。

3月29日,中石化公布2021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近720亿元,同比增长115.2%。随着其在氢能业务上的布局逐步深入,氢能有望很快成为中石化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2、中国石油

2021年4月,成立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专注以氢能为主的新能源发展及投资。

2021年5月,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氢能研究所。

2021年8月,中国石油与宝泰隆、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签署《氢能利用示范项目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9月,中石油在环渤海、陕甘宁、华南、西南、新疆、黑龙江、吉林等7个区域部署建设20个氢提纯项目,发挥现有制氢能力和副产氢资源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相结合,实现“蓝氢”供应,同时满足城市交通用氢需求。目前中石油氢气产能已超过260万吨/年。

2021年11月,中石油在环渤海、陕甘宁、华南、西南、新疆、黑龙江、吉林等7个区域部署建设20个氢提纯项目,发挥现有制氢能力和副产氢资源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相结合,实现“蓝氢”供应,同时满足城市交通用氢需求。目前中石油氢气产能已超过260万吨/年。

2021年11月,中国石油管道局自主完成了氢能源输送管道工程实践案例研究,发布了“大口径高压力大流量氢气长输管道工程建造的实践研究”。这是国内首个基于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建造的实践案例研究成果。

2021年12月,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

2022年2月8日,中国石油在川首座加氢站建成完工,该站位于郫都区古城镇蜀源南路275号,占地4134平方米,日均加注能力1000公斤,投运后预计每日可服务130余辆公交车。

3、中国海油

2021年1月,中国海油成立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并在津揭牌成立。海油能源由原海油发展管道公司、新能源技术项目组整合而成。该公司将重点培育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探索分布式能源、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2年4月13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出席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举行的揭牌仪式并致辞。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

4、国家电投

2022年1月28日,国家电投与吉电股份等企业合资成立电投氢能基金,电投氢能基金经营场所位于海口市(暂定),投资方向为氢能、储能等新兴能源项目,基金规模不超过5亿元。

2022年2月10日,国家电投与中国燃气签约,双方共同谋划在氢能等领域展开合作。

2022年3月15日,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由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中唯一氢能企业——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0亿元,一期投资40亿元,将开展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打造国家级氢能创新平台,建设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氢能在交通、供能等领域全面应用。该基地也是国家电投面向华北和中原地区、辐射黄河流域、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基地。

该项目拟建设氢能产业研发创新中心、高水平研发实验室,同时建设由车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4条生产线组成的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并成立氢能产业专项基金,建设各领域氢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区。建成后,预计2025年底可达到万台产能,2030年底前达到不低于10万台产能,将带动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为起步区引进氢能高端研发人员,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生态圈。

2022年3月25日,中石化泰山石油与国家电投海南新能源签约!双方携手打造集加油、加气、加氢、光伏发电、储能、充换电、汽服、海南绿色农产品直供等为一体的新能源综合补给站。双方在制氢领域拓展新能源制氢、天然气制氢、煤制氢、甲醇制氢、工业排放气制氢等多种制氢技术及应用;在用氢领域,努力拓展旅游城市大巴氢燃料电池应用,现有加油站的储氢加氢改造,新建综合加氢能源站等氢能技术市场化推广应用。

5、中国华电

中国华电,是五大央企发电集团之一,近年来随着绿氢呼声日渐提高,各发电企业在开发新能源项目时,也在同步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

2021年6月,中国华电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约,双方将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方面深化合作。

2021年6月2日,中国华电“揭榜挂帅”项目挂帅仪式在集团公司总部举行。提出风电、氢能、储能、低碳、燃机、虚拟电厂、火电灵活性改造等领域7项任务榜单。

2022年1月6日,中国华电集团与远景能源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零碳、新能源开发利用、储能、氢能以及能源数字转型和国际化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助力中国华电集团加快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2022年3月31日,中国华电氢能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国华电氢能技术研究中心是集团公司结合氢能业务在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工程应用转化和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需求而成立的专业研究机构,将重点围绕氢能产业政策与动态研究,氢能材料、装备及系统开发,氢能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6、国家能源集团

2022年4月1日,国家能源集团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煤炭储运基地、港口铁路建设、综合能源服务、氢能运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发展、低碳智慧园区等方面加强项目规划合作,推动合作共赢,实现高质量发展。

7、中国大唐

2022年3月21日,东方锅炉与大唐海南能源签署《氢能产业综合示范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3月26日,大唐海南氢能产业发展中心在海口揭牌成立。

8、三峡集团

2022年3月2日,海马汽车与三峡海南投资战略合作,双方拟共同推进零碳排放氢能产业链合作,共同探索在海南推进“制、储、运、加、用”一体化的氢能汽车示范运营项目,包括链接双方绿电资源、储能设施设备、供应链金融服务、智能电池管理等相关领域,实现全产业链零碳排放。

2022年4月1日,亿利洁能拟与三峡鄂尔多斯共同投资设立两家氢能公司,分别为内蒙古三峡亿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光伏发电,光伏沙漠治理,储能、氢能项目建设、开发及经营等;武威新腾格里生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光伏发电,光伏沙漠治理,储能、氢能项目建设、开发及经营等。

氢能发展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环节。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将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双碳”目标下,央企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在制氢产业、用氢产业“各显神通”

中国石化:光伏制氢

2021年11月3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这是中国石化第一个贯通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等绿氢生产利用全流程的典型示范项目。

同时,重大机械设备、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项目将替代原有的天然气制气方式,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中石化计划在日后在全国建立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光伏站点的建立,将进一步降低制氢成本,按制氢、运氢、用氢每项流程0.7元/立方来算,氢气价格约在2.1元/立方。

中国石油:电解水制氢

4月22日,中国石油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输氢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为玉门油田160兆瓦光伏制氢示范项目顺利建设奠定基础。该项目设计建设160兆瓦光伏电站和7000吨电解水制氢生产线,预计2023年全面建成投运,年平均发电量达2.78亿千瓦时,生产绿氢7000吨。

中国海油:海水制氢、海上风电制氢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而海水制氢原料成本低,且海水制氢品质更高。4月13日,中国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开展海陆风光发电、加大CCUS科技攻关、探索培育氢能等。依托海洋资源,探索海上风电制氢及储运一体化等差异化氢能综合技术,推进油气产业与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中国海油还拥有我国首套E-Gas煤制氢联合装置,截至5月7日,该装置已连续运行超270天,累计生产氢气超5.5万吨。E-Gas技术具有碳转化率高、排放低、热利用效率高、耗氧少等特点,与传统天然气制氢工艺相比,可以降低成本20%~25%。目前全球仅有两套装置运行。中海炼化为全球E-Gas煤制氢技术可靠运行提供了一套成熟的“中国解决方案”。

中国华能:大型电解制氢设备

2021年11月26日,中国华能主导研制的世界单槽产能最大碱性制氢水电解槽在苏州下线,每小时可制氢1300标准立方米,这也是世界上首套实现这一规模及每平方米6000安培电流密度性能的商业化碱性制氢水电解槽。该设备的下线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掌握高性能大型电解制氢设备的关键技术,向大规模“绿氢”制备迈出坚实一步。

上到火箭燃料,下到汽车动力,氢能的应用前景广阔无际,中央企业多项以氢为原料或动力的产品问世,氢能汽车、火车、轮船……正在逐渐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

2021年12月,国家电投国氢科技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目前,国家电投已攻克了燃料电池的八大关键部件,实现了从材料到零部件再到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全线自主化。北京冬奥会期间,搭载国家电投“氢腾”燃料电池的氢能大巴以“零事故、零故障、零失误”的稳定表现,完成了一次华丽亮相。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

中国中车:氢能机车

2021年10月29日,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在内蒙古国家电投锦白铁路正式上线。该机车由中车大同公司研制,以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研制的“氢腾”燃料电池为核心动力。设计时速80公里,满载氢气可单机连续运行24.5小时,平直道最大牵引载重超过5000吨。机车可在大型工厂、矿山、港口等场所执行运转、调车、救援等多种任务,不用改变任何铁路基础线路。全部锦白铁路干线使用该型机车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9.6万吨,相当于种植600多万棵树。

中国能建:氢能发电

2021年12月28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发电站首台机组在安徽六安并网发电。该项目由中国能建安徽院设计,是国内首个实现兆瓦级电解纯水制氢、高压储氢以及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全链条贯通的氢能项目。氢能可实现输入功率秒级、毫秒级响应,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

三峡集团:氢能工作船

5月17日,由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与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合作研发建造的国内首艘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正式开工建造,这是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

“三峡氢舟1号”双体交通船最高航速达每小时28公里,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建成后主要用于三峡库区及三峡大坝、葛洲坝之间交通、库区巡查、应急等工作。它的制造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上的探索与研制,助力我国氢能船舶产业发展。

近期中国石油新增氢、碳减排、低碳技术等新能源业务经营范围。目前,中国石油氢气产能超过260万吨/年。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中国石油氢能产业链与天然气产业链及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近期将发挥现有制氢能力和副产氢资源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相结合,实现“蓝氢”供应,部署建设20个氢提纯项目。

关键词: 中国石化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