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豪掷206亿杀入硅料,中环这一“环”会成为大包袱吗?

2022-04-21 10:43:40来源:华夏能源网

硅片双寡头之一的中环股份进军上游硅料,在光伏行业一石激起千重浪。4月7日晚,中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TCL科技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呼

硅片双寡头之一的中环股份进军上游硅料,在光伏行业一石激起千重浪。

4月7日晚,中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TCL科技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就共同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内蒙古中环产业城项目群达成合作事宜。

该投资计划总金额约20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产能合计约12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以及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

12万吨硅料产能,规模十分可观。记者注意到,截止2021年底,光伏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的硅料产能为18万吨,中环“落子”之后足以令其在硅料企业中名列前茅。

目前,硅料正处于高景气周期。2021年硅料行情火爆,多晶硅致密料11月份涨到每公斤270元高位,较年初上涨了230%。进入2022年,硅料价格更是迎来了“恐怖”的十三连涨。正因如此,如今的硅料被市场冠以“新乌金”之称。

在此背景下,中环股份突然狂砸206亿入局硅料,被诸多行业观察者认为是来抢硅料蛋糕的。

然而,一个浅显不过的道理是,光伏是线性产业链条,各环节扩产周期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是硅料两三年、硅片半年、组件三个月,扩产建设速度不一样。此时高位入局,待两三年后中环的硅料产能全部达产,硅料行情势必早已物是人非,中环又怎么可能笃定两三年后硅料仍然短缺、仍然很赚钱呢?

如此说来,中环股份的大手笔全产业链布局,在未来能否如愿以偿达成战略意图,尚待时间检验。

李氏新中环

中环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1959年设立的天津市电机工业局),原是天津市国有企业中环集团旗下最重要的资产,与隆基股份并称为单晶硅领域的“双龙头”。

2013年以前,中环股份的体量是领先隆基的,但在此后的同台竞争中,中环屡屡受制于国企体制,一步步被民企隆基股份赶超和甩在了身后。

2014年,隆基净利规模首次超过中环股份。2015年,隆基营收亦追上中环,并继续维持净利润优势。至2019年,隆基已成为A股最赚钱光伏公司,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28.97亿和52.80亿元。而反观中环,其营收仅为隆基的二分之一,净利润尚不及隆基的五分之一。

中环股份掉队,曾经的硅片“双龙头”变得名不符实。

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环股份受限于国有体制的束缚,在管理、投资、研发等方面都很难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以一线生产为例,隆基的排班制度为“三班两倒”,即生产人员分为三个班组,每天保持两个班组轮流上岗。而中环仍停留在“四班三倒”,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都差距明显。

直到中环集团“混改”,李东升跨界而来,中环股份开始有了新气象。

2020年4月,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拜会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张国清,表示将加快推进TCL在津项目建设,并在国企改革等方面深化合作。天津方面亦多次强调希望TCL集团能为中环集团引入长期稳定的产业投资者。

2020年9月底,TCL科技击败众多竞争者,以125亿元笑意吟吟受让了中环集团100%股权,成为中环股份间接控股股东。此后,TCL科技再增持中环股份约7804万股。TCL科技董事长兼CEO李东生于2020年10月29日,任职中环股份董事长。

混改完成后,李东升站上前台,利用其人脉资源各种闪转腾挪,经过一系列开疆拓土、建章立制,中环股份彻底脱离了国企体制的束缚,激发出生机活力。

中环此番在光伏硅片和半导体材料两大主业之外,跳脱去布局硅料,与私有化后的灵活决策关系密切,更与李东升的长袖善舞分不开。中环大手笔布局背后,是TCL集团及其董事长李东生的身影。

今年3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一行调研了内蒙古中环产业园并明确表示,内蒙古中环产业园是呼和浩特市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之一。

4月7日,石泰峰会见了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以及TCL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中环半导体总经理沈浩平。当晚,中环股份即对外公布了206亿投资硅料产业的规划。

在混改之后,中环的业绩也很是亮眼。

2021年,中环实现收入410.25亿元,同比增长115.28%;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269.14%,创下上市以来最好年度业绩。4月14日晚间,中环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亿元~13.6亿元,同比增长132.71%~151.18%。

谋局一体化

光伏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在各个环节,均有巨头型企业存在。在组件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2019年,全球排名前七的组件企业市场集中度约58%,2020年达到78%,而2021年更是超过了80%。

在专业化、集中度较高之后,围绕光伏全产业链的扩链一体化,在现如今的光伏龙头企业中蔚然成风。

在前七家组件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有一体化布局,如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和东方日升等。在光伏产业链历经供需风险,经过涨价、抢单的反复摩擦后,组件产商都认识到,把供应链前端都配齐才更安全。

组件企业向前端硅片、电池片扩链,而上游硅料企业也在向下游一体化布局。2021年,光伏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推出了120亿可转债计划,其中资金用途之一就是投建15GW的硅片产能。此外,2021年,通威还有5GW的组件产能正在建设。

再如硅基材料“霸主”合盛硅业,2021年12月,该公司宣布斥资355亿建造光伏全产业链。

本次中环股份斥资206亿,从硅片环节向上游硅料扩链,是光伏产业一体化趋势下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向上延伸至硅料环节,可有效保障硅料供应,通过有效扩链和一体化布局,进而筑牢护城河。

同时,中环股份还公告称,“上述合作将发挥其半导体和光伏双产业链协同优势,利于产业链降本、供应链稳定等”。这表明,除了为自身硅片环节带来稳定的硅料供应,中环股份背后的控股股东TCL科技亦将受益于这一大手笔的硅料布局。

TCL科技为半导体行业龙头,主要产品为半导体显示面板,应用于电视、显示器、手机等下游领域。去年,TCL科技净利润为100.62亿元,同比增长129.3%。

最后,中环股份选择和内蒙古合作入局硅料,有其天然优势。此前,中环已在内蒙古拥有中环产业园,是全球范围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制造基地。此番合作将在中环原有的产业基地基础上去拓展。

机遇与风险

在我国提出的新型电力系统蓝图建设中,2030年前,中国风光电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而截至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才仅仅3.1亿千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海外市场,中国光伏也面临着新的增长机遇,曾经的中国光伏最重要出口地欧盟,将重启新的大幅增长。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国家紧锣密鼓制定能源独立计划,新能源成为其中长期能源独立的首选项。2月28日,德国气候与能源部提出立法草案,拟计划在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较此前目标提前15年。根据目标披露,德国光伏新增装机要从2022年的7GW将逐步增加到2028年的20GW,而后保持该水平直至2035年。

除了德国,此前法国也宣布将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步伐,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累计光伏装机100GW,这意味着2021—2050年期间每年新增光伏装3GW。

从大环境上看,中国光伏前景值得期待,中环将充分受益于此,砸下200多亿布局未来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中环此举并不是一本万利和毫无风险。

首先,与通威股份、保利协鑫、大全能源等老牌硅料巨头相比,中环股份在硅料制造方面,并不具有天然的技术、人才和成本优势。出手便是12亿吨产能,中环如何做到更低成本、更高品质?

其次,经过去年一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的持续上涨,目前硅料价格已是高位运行。中环股份此刻高位入局,在市场形势逆转后可能会成为严重拖累。

2021年以来,各硅料厂商和外来资本加急扩产,行业局势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剩问题已山雨欲来、乌云压顶。

硅料龙头中,通威股份2022年底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33万吨,目前产能为18万吨;保利协鑫能源2020年末多晶硅产能8.5万吨,已规划50万吨颗粒硅产能;大全能源2021年底公布了332.5亿元的投资方案,涉及年产20万吨多晶硅项目;新特能源2020年末产能为7.2万吨,已规划扩充至30万吨。

硅业分会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多晶硅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吨,较2021年翻番;更长期来看,将达到250万吨。另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四季度,硅料企业密集投产之后,预计2023年将出现硅料供应过剩,价格骤跌。

等到中环的硅料产能达成,可能正赶上硅料过剩大跌价来临,200亿投资换来的会是一个沉重包袱。与其自建产能,另一个更优选择或许是签订长单,到时候量不缺,价更低。如此来看,中环的本次投资会不会有点过于激进?

关键词: 隆基股份 通威股份 中环股份

责任编辑:hnmd004